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今年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排全省第4位,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9.8%,排全省第2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一系列部署要求为资阳的经济发展明晰了顶层设计。结合实际,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一主题,资阳将如何“谋”与“动”?
看成绩
多项指标亮眼 发展底气十足
近年来,市委始终围绕工业强市战略落子布局。市委五届七次全会专门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决定,市委五届八次全会专门将“新型工业化”纳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又将“新型工业化”纳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这一系列决策体现了资阳对国家方针的精准把握和对本土优势的科学运用,并指明了资阳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进新型工业化,基础在于产业和企业的强劲发展能力。那么,资阳的发展“底气”在哪?
“推进新型工业化,我们有良好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工业经济发展基础好、活力足、潜力大。”市委相关负责同志如是说。
——工业支撑能力持续增强。今年上半年,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160.8亿元、增长11.0%,特别是工业生产增长较快,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
——优势产业向“高”发力。口腔医疗器械、交通装备、电子信息、清洁能源、食品轻纺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均实现快速发展。口腔医疗器械产业方面,中国牙谷累计签约入驻口腔企业118户、278个“资阳造”产品投入市场,成为全国最大口腔产业集聚地。交通装备产业方面,“资阳造”内燃机车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50%以上,新投产的Keeway电动车满产后将成为省内最大电动两轮车生产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增长态势明显,产值增速(29.6%)在全市五大产业中位居第一。越海科技、九天中创、资阳特仪等企业陆续投产升规。
——“三大会战”全力攻坚。1—6月,全市签约引进蜀道装备科技天然气液化等制造业项目76个,协议投资101.19亿元。其中,已履约项目26个,履约率41.3%;已开工项目21个,开工率33.3%。落实“梳理问题”“分级交办”“跟踪督办”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临空经济区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研发生产、雁江区欧福蛋业生产基地等16个项目开工建设,雁江区绿衫新能源设备、高新区粉笔教育图书智能印刷等5个项目竣工投产。
——企业梯度培育成果显著。1—6月,全市新升规入库工业企业4户,完成“个转企”62户,新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66户、总量达136户,新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户、复核17户,自立机械创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已上报工信部待审核。
看谋划
精准施策谋发展,创新驱动促转型
“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多方综合施策,不断提升工业发展质量效益。”市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要紧扣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强化企业升级和项目建设,做好资源要素保障。
目前资阳存在工业化进程慢、总量不大、结构不优等现实问题,因此要以特色求优势,坚持质量效益优先原则,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从聚焦特色统筹推进产业提档升级、坚持以项目和企业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和做好资源要素保障三个方面发力。
聚焦特色统筹推进产业提档升级方面,要积极培育壮大五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同时,还要推动产业成链集群发展。以中车资阳机车、百威啤酒、keeway电动车等链主企业为抓手,聚焦产业链缺失薄弱环节,推动本地企业就地配套、外地企业落户配套,着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
坚持以项目和企业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则是对打好产业项目大会战和企业的智改数转做出规划。其中,将集中优势资源推进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奋安铝业西南建设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力争全年工业投资总量突破100亿元。同时抓好“两重”“两新”项目储备工作,谋划生成一批重大战略实施、重要领域安全能力提升的项目。在加快企业智改数转推进步伐上,将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具有“资阳造”精品和标志性产品及链主企业。
在做好资源要素保障上,强化“三方联动”不松劲,帮助企业“抢市场、争订单、强要素”,用好政策和金融工具,着力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 全媒体记者 阳洋 傅皓珂 实习生 李黛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