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  四川省人民政府统一用户登录  |   无障碍浏览  |  网站支持IPV6
资阳掌故

不简单的旧石器社会——央视“焦点访谈”聚焦资阳濛溪河遗址

时间:2024-04-02   浏览量:6291   来源:资阳日报

331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出《考古上新寻根脉》,将镜头对准资阳濛溪河遗址,使我们有幸窥见7—5万年前古人类立体而复杂的生活图景。

出土遗物极为丰富

濛溪河遗址位于我市境内沱江支流濛溪河边,西距资阳人遗址约35公里。20219月,洪水冲垮雁江区和乐至县交界的五一水坝及附近河岸,冲刷出部分乌木、石器等遗物,濛溪河遗址因此被发现。

随后,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同步开展,区域内发现由11个遗址点组成的濛溪河旧石器时代遗址群。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2年、2023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并组织国内外专家团队同步开展多学科研究及文物保护工作,资阳文物部门全程配合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计250平方米。

经初步但系统的环境考古与埋藏学分析,遗址为古人类在水边的栖居场所多次随着水的进退而进退所形成,文化层基本为原地埋藏且分布在濛溪河现在的平水位以下,为特殊的饱水埋藏环境,因此,大量有机质材料得以保留。

经科学精细发掘、多学科综合研究和全部系统采样,遗址出土遗物极为丰富,是罕见的全要素遗存。目前已发现石器、动物化石及碎屑等遗物10万余件,并从仅3%的浮选样品中提取6万余件各类植物遗存。其植物遗存之丰富,在同期、同类遗址中前所未有,显著地增加了历史的丰度和信度。

全科型遗址国际罕见

事实上,濛溪河遗址从一开始考古发掘便引起了考古学家们的注意。在去年1月新华社的采访报道中,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幼平就透露过,濛溪河遗址是国内旧石器遗址中展示人和环境关系方面最清楚、最系统、全要素的遗址之一,为还原晚更新世远古人类的生活状态提供了一个鲜活场景。

今年1月,濛溪河遗址成功入选“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专家组给出过这样的评价:资阳濛溪河遗址是现代人起源扩散阶段唯一发现有丰富植物遗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石、骨、木质工具,广谱动植物遗存,用火、切割、刻划等行为,活化了一个复杂旧石器时代社会的历史场景,为探讨现代人起源和扩散等国际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关键节点的材料。

随后,在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候选项目的简介中,专家们也对濛溪河遗址的价值与意义有过明确阐述——

生产工具方面,发现全要素的石、骨、木质工具。石器主要以特殊的硅化木为原料,属于南方大的砾石石器世界中长期稳定存在的特殊的小型石器文化,反映了石器文化本身的特殊性及人群的复杂性;骨器、木器特别是木器是罕见的早期加工利用有机质材料的实证。

动物遗存方面,发现包括大中小、水陆空、食肉食草类等类型多样的动物,显示出古人类对动物资源的深刻认识和广谱化的狩猎能力,是国内最早发现存在大规模水生动物的古人类栖居地遗址、最早发现存在鸟类和明确利用食肉动物的古人类栖居地遗址之一,也是国际上旧石器时代中期利用相关动物极为罕见的实证。

植物遗存方面,发现了极为丰富的树木、果实和种子。初步分析表明,这些种子、果实以人类可食用的为主,部分为最早在旧石器遗址中的发现,预示着古人类对植物的深刻认识和广谱化利用。

同时,该遗址的出土遗存还呈现了用火、切割、琢制、刻划等多样的古人类行为。其中,在石器、骨骼、植物上的刻划等是国内甚至国际最早发现的一批,蕴含着早期人类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世界性意义

总体而言,濛溪河遗址罕见地呈现了一个立体复杂的旧石器社会,是旧石器时代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的最佳例证,为深入探讨早期人类对特殊石料及有机材料的加工利用方式、对动植物资源利用的广谱化、艺术萌芽和技术与认知能力发展、现代人的出现和扩散等国际重大问题,提供了关键节点的重要材料,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世界性意义。

这个遗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个看得见也能看得懂的遗址,我个人认为我们很难在世界其他旧石器遗址里面找到一个比这个遗址更能够复原古代社会、活化古代场景的。《考古上新寻根脉》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所所长、濛溪河遗址考古项目领队郑喆轩说。

未来,伴随着濛溪河遗址更多的考古发现,我们也将更加清晰地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和中国文化的根与魂,更好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全媒体记者  陈维

主办:资阳市人民政府 市民服务热线:12345(本地拨打)、028-26111041(外地拨打)
市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028-26655501 市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28-28000836
网站标识码:5120000001 蜀ICP备05007295号-1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010号
Baidu
map